中医药文化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文化

别怕!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样治

2017-05-31 14:00 发布人:黄秋实 浏览:

 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大多数患者以面部常发生状似蝶翼形之红斑,或身体皮肤发生红斑,并可伴有关节疼痛、脏腑损伤等全身病变的系统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,变症百出。

  该病是一种慢性疾病,需要长期规律服药治疗,甚至终身服药。很多患者听说自己患上了该病就心生恐惧之情,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质量,其实只要配合专科医生进行规范治疗是可以取得较好的预后。这就要求患者自己要正确认识疾病,消除恐惧心理,明白规律用药的意义,懂得长期随访的必要性,学会自我认识疾病活动的征象,配合治疗,遵从医嘱,定期随诊,达到与“狼”共生存的目的。

  中医内服治疗用药

  1、热毒炽盛证

  症状:面部或躯干、四肢斑疹鲜红,高热持续不退,烦躁,面赤,口渴,关节肌肉疼痛,或狂燥谵语,神昏惊厥,或兼鼻衄,尿血,皮肤紫斑,小便黄赤,大便秘结,舌质红降苔黄,脉洪数或滑数。

  治法:清热解毒,凉血消斑。

  方药:犀角地黄汤合化斑汤加减。水牛角,生地,赤芍,丹皮,紫花地丁,玄参,连翘,生石膏,知母,蒲公英。

  加减:神昏谵语者,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;惊厥狂乱者,加羚羊角粉,钩藤,珍珠母;鼻衄、肌衄者,加侧柏叶,三七粉等;血尿者,加大蓟,白茅根;关节红肿热痛严重者加忍冬藤,海桐皮,生石膏,乌梢蛇等清热除湿通络,或合四妙散加减。

  2、风湿热痹证

  症状: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肿胀、酸痛,或多个关节红肿热痛,肌肉酸楚不适,可伴有发热或低热,舌红苔黄,脉数。

  治法:疏风清热,化湿通络。

  方药:桂芍知母汤合木防己汤加减。桂枝,杭芍,知母,白术,防风,生石膏,木防己,苡仁,焦黄柏,忍冬藤,莶草,生甘草。

  加减:关节肿痛甚者加豨莶草、细辛、蕲蛇;热毒盛者加地丁草、蒲公英;湿盛者苍术、厚朴。热盛者加石膏、寒水石。

  3、邪热伤肝证

  症状:两胁疼痛,纳呆,腹胀,或黄疸,舌红苔白或黄腻,脉弦。

  治法:疏肝健脾,清热利湿。

  方药:强肝汤加减。党参,山药,茯苓,当归,赤芍,丹参,茵陈,泽泻,板蓝根,郁金,山楂,神曲,甘草。

  加减:热甚者,加栀子,黄柏;胁肋痛甚者,加柴胡,白芍,枳实,郁金;纳呆甚者,加白术,陈皮,法半夏,神曲等。

  4、肝肾阴虚证

  症状:长期低热,头晕目眩,耳鸣,脱发,咽干口燥,五心烦热,腰膝酸软,自汗或盗汗,关节痛楚,足跟痛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
  治法:滋补肝肾,养阴清热。

  方药: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。生地,山茱萸,山药,茯苓,泽泻,丹皮,女贞子,旱莲草,丹参,益母草,小蓟。

  加减:阴虚内热甚者,加知母,黄柏,青蒿,鳖甲,或以青蒿鳖甲汤加减(青蒿,鳖甲,知母,生地,地骨皮,牡丹皮,玄参)。

  5、气阴两伤证

  症状:神疲肢软,心悸气短,咽干口燥,脱发,盗汗,腰膝酸软,心烦少寐,舌红苔少,脉细。

  治法:益气养阴,滋补肝肾。

  方药:黄芪生脉饮合二至丸加味。黄芪,太子参,麦冬,五味子,女贞子,旱莲草。

  加减:不寐者,加酸枣仁,知母,川芎,夜交藤,生甘草;显微血尿者,加白茅根,小蓟。

  6、脾肾阳虚证

  症状:面色不华,少气懒言,神疲肢软,脘腹胀满,纳呆,便溏,腰膝酸软,面浮肢肿,舌质淡,苔白,脉细沉

  治法:健脾益气,温肾利水。

  方药:四君子汤合济生肾气丸,或防己黄芪汤合六君子汤加减。四君子汤合济生肾气丸:附片(先煎3h),肉桂,太子参,枣皮,白术,茯苓,车前子,泽泻,炙甘草,生地,淮山药,怀牛膝。

  防己黄芪汤合六君子汤:防己,黄芪,太子参,白术,茯苓,陈皮,法夏,仙灵脾,山药,车前子, 炙甘草。

  加减:水肿甚者,加猪苓;腹胀甚者,加大腹皮。

  日常护理

  1.面部红斑:应保持面部清洁,经常用清水洗脸,用30℃左右的温水湿敷红斑处。忌用碱性肥皂、劣质化妆品等。

  2.口、鼻粘膜溃疡:保持口腔卫生,饭后清洁口腔,用软牙刷刷牙,局部用碘甘油等涂抹。

  3.脱发:用温水洗头,边洗边按摩头皮。

  4.长期卧床:应注意防止发生褥疮,多翻身,局部保持清洁,拍背以利痰液咳出,注意大小便的变化。

  5.注意药物的副作用:如大便发黑、皮肤痤疮、髋关节痛、视线模糊等,应及时向负责医生反映,采取措施。